来源 : 赛柏蓝器械
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已开启,国家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和人才供给上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医疗和养老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
01
银发医养行动启动
大批人才流向医养结合机构
近日,国家卫健委连发两则文件——《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日发布的《关于开展银发医养行动的通知》明确,将社会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和退休医务人员个人意愿、专业特长、经验优势充分结合,发挥退休医务人员专业作用,推动实现老有所为,更好顺应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医疗卫生机构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且具备相关执业资格的医生、护士和具备相关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药师、技师等医务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可依法依规开展诊疗、康复、护理、药事、安宁疗护、检查检验、营养健康、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服务,以及业务培训、质量控制、教学科研、机构管理、顾问咨询、志愿服务等。
北京、河北、吉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西、海南、重庆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作为银发医养行动重点省份,结合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别选取3个地级行政区或直辖市所辖市辖区重点推进,建立退休医务人员参与医养结合人才资源库,搭建服务平台,利用人才服务机构、行业学协会等开展退休医务人员招聘、推荐使用等服务,推进供需有效对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工作模式。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开展银发医养行动。
根据文件,医养结合机构可主动与当地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老年医学特色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安宁疗护中心等接续性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招聘退休医务人员到本机构执业。支持有需求的医养结合机构依法依规聘用异地退休医务人员进行季节性支援。
同时,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参与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开展老年人健康评估、药事咨询等服务,面向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开展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应急救护、安宁疗护、药学服务、医院管理、中医药服务等培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据新华社报道,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1.1%。
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
巨大的市场需求缺口正激发医养产业快速发展。此前国家相关会议曾提出,要进一步激发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活力,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02
基层医院迎转型机遇
医养服务消费新场景加速形成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开展医养结合促进行动的通知》中公布,决定开展为期3年的医养结合促进行动。到2027年底,实现医养结合政策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服务供给有效增加,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进一步共建共享,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是医养结合结构规划的重点场景。文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设施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依法依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到2027年底,推动每个县(市、区、旗)至少有1家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直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基本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县域全覆盖。
同时,引导推动医疗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在最新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医养结合同样被重点提及。“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机制。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完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公共设施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发展医育、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扩大康复护理、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在市场资源配置不断到位的驱动下,医养服务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正在迎来更快发展。
银发经济正推动医疗产业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延伸。在医疗器械领域,如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等都将成为新的产业增长点。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与供应链分会分析,银发经济将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
除基层医疗机构外,二级及以上医院也将进行医疗资源协同。今年发布的《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中要求,有条件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应当设置门诊诊室、病房、综合评估室。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20张,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床位数应≥10张。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医药物流与供应链分会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有6877家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占比超62%。
国家同时鼓励社会办医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本地区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
为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发展质量,早在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启动了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2024年1月命名第一批示范单位。2025年7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的通知》,提出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的工作方案,每2年开展一次评估,每次命名示范县(市、区)、示范机构各100个左右,2030年完成创建工作。
老龄化社会催生的巨大医疗需求,正倒逼医疗产业向智能化、适老化转型,医疗器械产业也将在这场资源整合和场景创新中获得新的市场红利。
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