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7月15日执行!8类耗材集采降价风暴

2025-07-04

一、倒计时开启!甘肃7月15日启动8类耗材降价


甘肃省医疗保障局近日发布重磅通知(《关于执行乳房旋切针等8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7月15日起,正式执行涵盖8大类医用耗材的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这意味着,一场涉及多领域、惠及广大患者的医用耗材“降价风暴”即将在甘肃全面落地。


图片

图片来源:甘肃省医疗保障局



此次执行的集采成果,汇聚了三次重量级联盟采购的精华:

  1. 浙江牵头乳房旋切针省际联盟集采:覆盖32个省级区域,16家企业全部中选。最大亮点在于价格“跳水”——乳房旋切针产品均价从约3000元大幅降至821元左右,平均降幅高达73%据测算,仅此一项全国预计可节约费用近18亿元。采购周期为3年。


    图片

    图片来源:浙江省医疗保障局

  2. 三明采购联盟“六病共管”(第一批)耗材集采:聚焦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活体取样钳/活检钳、热活检钳三大品种。采购周期为2年。


    图片

    图片来源:三明采购联盟

  3. 北牵头外周/颅内血管介入耗材联盟集采:覆盖27个省,涉及外周血管介入导引通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颅内球囊扩张导管、外周血管球囊扩张导管。采购周期为2年。


    图片

    图片来源: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



关键时间节点提醒(甘肃)

  • 7月3日前需完成配送关系维护。

  • 7月9日前医疗机构需完成协议签订。

  • 7月11日前需完成中选产品关联工作。

  • 7月14日前生产企业需督促并确保与配送企业共同完成协议签订。

  • 7月15日集采中选结果正式执行,降价开始!



二、外资巨头积极“入场”,集采生态悄然生变


本次8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释放出一个显著信号:外资医疗器械巨头对中国集采政策的适应性和参与积极性正在快速提升。

  • 乳房旋切针集采 3家参与竞标的外资企业,均在首轮竞价中成功中选,且其产品降价幅度与整体趋势一致,展现了强烈的“入局”意愿。


  • 外周/颅内血管介入集采 中选名单中,波科(Boston Scientific)、康蒂思(Cordis)、史赛克(Stryker) 等国际知名医械品牌赫然在列,积极参与竞争。


  • 人工耳蜗国采(第五批) 这一趋势在高值耗材国家集采中同样明显。在最新的人工耳蜗集采中,奥地利美迪乐(MED-EL)、美国领先仿生(Advanced Bionics)、澳大利亚科利耳(Cochlear) 三大外资巨头悉数中选。其中,美迪乐的产品报价相比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达38%,竞争策略相当进取。



外资企业从早期对集采的观望或谨慎参与,到如今活跃于各类联盟集采乃至国采项目,甚至在某些品类上展现出比部分本土企业更强烈的降价意愿,这背后反映出:

  1. 市场策略转变 外资巨头正积极调整策略,将集采视为在中国市场保持份额甚至扩大准入的重要渠道,而非一味回避。

  2. 高壁垒领域现状 在如外周血管介入等高技术壁垒领域,国产化率相对较低(部分品类甚至不足5%),市场空间巨大。外资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拥有充分参与竞争的基础和动力。

  3. 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外资积极参与,但集采常态化和联盟采购的广泛覆盖,无疑为技术持续突破、质量不断提升的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驱动,国产企业正迎来关键成长期。



三、联盟集采:降本惠民的“加速器”


甘肃此次落地执行的三次联盟集采成果,再次印证了跨区域联盟采购已成为推动医用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轻患者负担的高效模式 其优势在于:

  • 覆盖面广: 联动数十个省份,形成强大采购合力。

  • 效率提升: 整合资源,加速集采进程和结果落地。

  • 品种丰富: 从单一品类向多领域、多病种耗材拓展,惠及面更广。



结语:


7月15日,甘肃将率先按下这波8类医用耗材集采降价的“启动键”。这不仅直接减轻当地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其背后折射出的外资策略调整与国产企业崛起的新态势,更预示着中国高值医用耗材市场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联盟集采作为“超级买手”,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而如何在这场变革中把握机遇,将是本土企业与外资巨头共同面对的课题。


分享
写评论...